一年前他把试卷揉成纸团砸向父亲,把母亲端来的牛奶当着面挑衅地倒在地上,咒骂声震得楼道都跟着发颤。
“只要父母不开心我就很开心”成了他最大的乐子!
不出意外,第一年高考他连本科线都没过。
一年后,他攥着高考成绩单,喉结滚动着说出久违的歉意“妈,对不起”,抱着妈妈哭得像个孩子。
那个叛逆的张牙舞爪的少年,终于在摔倒的地方重新爬了起来!
01
6月26日,对江苏连云港的王女士一家来说,这一天终生难忘,心情就像过山车,泪水和喜悦相互交替。
高考分数加载的那一刻,她紧张的全身发抖。
573分!分数跳出来的那一秒,她直接破防了,泪水怎么都止不住。
既骄傲又心疼,还有对自己当初坚持不懈支持儿子的庆幸。
一年前,王女士的儿子几乎将她们全家逼疯。
展开剩余86%对她们厌恶到极点,谩骂和诅咒声遍布家里各个角落。
夫妻二人打过、骂过、哭过、也想放弃过。
可,冷静过后她依旧不忍他自毁前程。
最终她还是选择相信儿子,不顾一切陪着他复读。
复读这条路充满辛酸和各种不确定性。
怕辜负父母期待的负罪感,同学晒录取通知的落差感,模拟考失利的自我怀疑,还有再来一次的身份焦虑....
这期间不仅她儿子经常崩溃到哭泣,就连她也差点被逼疯。
好在星光不负赶路人,所有的煎熬在分数出来的那一刻都化为了虚无。
王女士说:我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没有放弃他!
02
都说失败的教育各有各的问题,但成功的教育似乎都惊人相似。
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,似乎都在用类似的方式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。
正如王女士,虽然她不是天生的教育家,但她却用自己的育儿智慧挽救了儿子的未来。
① 看见叛逆的真相
看见是最好的教育,每一个被看见的孩子都是最有底气且最幸福的孩子。
王女士没有被儿子的暴躁情绪所裹挟。
冷静下来后,她看到了儿子叛逆背后的迷茫和压力。
所有的叛逆和张牙舞爪,也不过是包裹玻璃心的硬壳。
有一次儿子写作业突然放起了音乐,声音大得像似在音乐节现场。
就在她愤怒地想要找儿子说教时,却发现儿子在悄悄地抹眼泪。
王女士愣住了,也是那一刻,她突然明白了被打开的音乐只不过是为了掩盖自身的脆弱。
像王女士儿子这类人,他们常把“我不在乎”挂在嘴边,却在深夜偷偷把撕碎的试卷拼回原形。
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脆弱,却因该死的自尊,选择用最伤人的方式喊出求救。
只有父母看穿那层叛逆外壳,那些藏在叛逆背后的恐惧与不安,才能被温柔化解。
② 陪伴是最坚定的力量
心理学研究表明,有父母稳定陪伴的孩子,抗挫折能力提升37%,自我认同感高出同龄人 29%。
陪伴就像给孩子的心灵装上了指引器,让他们在跌跌撞撞中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。
高考压力本就像悬在头顶的剑,更何况复读生还叠加着去年考试失利的阴影。
王女士说她儿子备考期间经常崩溃地大发脾气。
把错题本撕成碎片,嘴里喊着“我考不上”,又癫又狂的样子看得她们心头发颤,坚定的内心也差点动摇。
好在王女士稳住了心神找到了应对之策,用陪伴开始织就保护的密网。
她不再追问成绩,只在每周准时出现的保温桶里装上儿子爱喝的汤。
当他愤怒的摔碎钢笔时,王女士也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地递上新笔。
一次次沉默地托举,终让叛逆少年读懂了母亲未说出口的千钧重量。
陪伴从不是时间的简单堆砌,而是心灵的深度联结。
当父母在孩子叛逆时仍选择信任,用行动证明我“爱你胜过你的成绩”,这份陪伴便成了重塑自我的力量。
③ 以信任为帆,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
信任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成长催化剂!
心理学研究表明,被父母信任的孩子,他们自我效能感会提升 41%。
这种相信 “我能做到” 的内在力量,远比任何说教更能驱动他们前进。
当王女士默许儿子把自己锁在房间用摇滚乐掩盖背书声时。
她不知道这份沉默的信任,正悄悄瓦解少年心里 “我注定失败” 的刻板印象。
还有儿子在复读中无数次想放弃时,她那句 “咱不跟别人比” 的信任,让儿子在跌倒后敢于重新站起来。
这种信任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清醒地告诉孩子:“我知道你会遇到困难,但我相信你有克服的勇气。”
每个孩子都是待发芽的种子,而父母的信任就是滋养根系的土壤。
当信任取代怀疑,孩子才会挣脱 “必须完美” 的枷锁,在被接纳的安全感中,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力。
④ 在生活细节中注入教育智慧
教育从来不是刻意的引导,它的智慧从来都是体现在生活细节里。
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追踪研究发现,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的非语言行为,对孩子的影响效力是语言说教的 5 倍。
复读期间,王女士从来不说“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”等类似的话。
相反,每当儿子学得崩溃把试卷撕得稀巴烂时,王女士也从不批评,而是默默地把撕碎的试卷整理好放在桌子上。
王女士手机备忘录里,密密麻麻记着儿子的每一件事:
“模考下降了,明天给他炖猪脑汤;今天他主动问问题了,又是进步的一天.....”
这些琐碎的记录比任何大道理都能让人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。
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被托举。
而这份托举,正是父母用理解、陪伴、信任与引导,为孩子搭建起跨越迷茫、走向希望的阶梯。
写在最后:
所谓逆袭从来不是单枪匹马地冲锋,而是父母用沉默的信任为孩子架起跨越深渊的桥。
当父母的信任化作孩子笔尖的星光,沉默的陪伴成为破茧的暖光时,每个曾在深渊边缘徘徊的孩子,都能听见裂缝里传来的生长声。
毕竟最好的教育从不是加注筹码,而是在孩子回头时,永远有双眼睛在说:你值得,我信你。
(图片为网络图片,侵权请告知删除)
发布于:山东省广盛网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官网-如何选择股票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